為了一堂以霧峰林家花園為主題的報導文學課程,昨天特地跑一趟霧峰明台高中「勘景」。
從台中搭100號公車,大約30分鐘便抵達霧峰。
我在霧峰郵局那一站下車,看見林家花園的指示,從大同路方向進去。
這條路開闊僻靜,只有進出明台高中的大型遊覽車來來往往。
剛下過大雨。路邊一棵黑板樹碧葉層層。
開著白色小風車花的卡利撒。
卡利撒。
被驟雨打成休眠狀的銀合歡=.=
道路微左彎,遠遠望見位於明台高中校區內的古典亭閣花園~萊園。
命名是取老萊子娛親典故,為光緒舉人林文欽為奉養母親羅夫人所建。
池名曰小習池,池上小亭曰飛觴醉月亭。醉月亭背後,在岸上的那座小樓曰五桂樓。
看上去都極為新穎,是因為九二一地震時毀壞嚴重,這幾年陸續修復好了。
池畔許多芒果樹,樹下一片嘎嘎嘎的鵝叫聲。池中游著另一群。
從明台高中校門進來(跟警衛伯伯說要參觀就可以了),右手邊便是萊園入口。
先走下一個彎曲小引道。
一隻大白鴨帶著兩隻瘦巴巴的「落湯鴨」搖搖擺擺逛花園。
這三鴨在細雨中到處逛,我一來就遇見牠們,直到我離開時又遇見。
不過後來發生慘案=.=
進萊園要通過木棉橋。據說以前是木橋,橋邊種植許多木棉樹。
木棉橋下是從九九峰引下來的擣衣澗,從前洗衣服的地方。
園門入口題詩:自題五柳先生傳,任指孤山處士家。
學生常假道萊園往來教室大樓之間。
繼續逛花園的三鴨。
斑駁的拱門雕刻,綠油油的小草。
處士之家。
進了拱門左轉,看見一座舊屋瓦悶頭磕在地上。
沒有任何標示。像一件裝置作品擺設在庭園當中。
應該是九二一的傑作。屋身的部分截斷了。
從這裡眺望飛觴醉月樓。
繼續沿著蜂巢圖案的紅磚步道前行,便是五桂樓。
五桂樓正對小習池,為萊園重心建築,前方有小巧的虹橋通往飛觴醉月亭,
建築外觀很有和、洋、閩南三種風格融洽的雅趣。
史料說樓前原本種植五棵桂樹,象徵林家五兄弟富貴騰達。
現在空空如也。
樓前左側還有往上的步道。等會兒再去探探。
這棟五桂樓精緻小巧,紅磚台階和基座的轉角都砌成了圓弧,造型可愛。
前廊。
大門深鎖,從玻璃窗可看見內部擺設。主要是一座黑漆描金密鑲貝殼的貴氣羅漢床,
兩旁豎立著高大的景泰藍花瓶。
往上走。
從階梯上方眺望小習池。其實雨天的萊園挺美的,紅磚亭閣和綠地,色彩鮮明。
回望五桂樓。
環池步道?不過天雨,時間又不夠,今天不打算探險。
還是沿著階梯繼續往上走。上面顯然是進入學校區域了?
結果一上去便看見一座大墳!好氣派的林家祖墳,令人望而肅然起敬@@
在夏天的雨中,墳草青得照眼明亮。
青塚下方左旁有步道,叫做千步蹬,拾級而上便是望月峰。
濕漉漉的柏油路面上散落幾段樟木樹枝,我猜是中午那陣倏來的狂風暴雨打落的。
這條千步蹬,天晴有時間的話我會很想很想走上去。
現在最吸引我的是旁邊一棵大樟樹。
大概是兩人圍抱那麼粗,其實不是多駭人,不過它的修長筆直很迷人。
最奇特的是樹幹上又厚又硬的深溝狀縱裂紋,溝距異常的寬大。
用我的瘦骨嶙峋手勉強為大家做個比例示範好了=.=
就是這麼寬!這麼寬暢的縱裂紋使這棵樟樹的樹幹遠遠看去特別的整齊淨秀,
沒有一般樟樹的斑駁感。
學校教職員的車輛整齊的匍匐在大墳下方。
燕脊與遠方的輸電塔。
這座墳的對面便是教室大樓。
由於今天非假日,我這唯一的遊客使教室裡上課的學生對我偷偷望。
當然我也偷偷望他們(囧)
原路折返五桂樓,看見雨中三鴨還在門外草地散步,心裡正想:「這幾個傢伙真悠閒!」
突然鴨子們像被炸飛似的蹦蹦蹦全往階梯衝下來,重重的自摔在地滾成一團,
殿後的那隻瘦皮鴨摔得最慘,整個仆街還打滑@@。
這一切只發生在1.5秒當中,我還眼花瞭亂沒反應過來,
門裡突然又蹦出兩隻大黃狗
(囧)一陣慘烈的呱呱叫。
實在發生得太快了,相機一直開著,第一個反應就是按快門,連焦距都來不及調整,
直到帶頭那隻冷酷無聲的黃狗追到我腳前,眼看差個五公分就要撲上被害者,
我才醒過來喊了喂喂喂。
兩個惡棍聽到正義之聲,立刻掉頭棄鴨而去。
在我不注意間,摔很重又差點被狗爪抓到的瘦皮鴨不知是不是直接跳池逃生了?
岸上剩下兩隻鴨子,驚魂未定,走路有點恍神,還不時往池裡張望。
兩隻鴨子很落寞的走回飛觴醉月亭。
那隻小鴨一直伸長著脖子瞭望,好像在搜尋落水的鴨兄弟。
這兩隻小鴨都很瘦,從階梯衝下來時,整個胸部和肚子都重重的摔在地磚上,
發出很大的撞擊聲,內傷一定非常慘重=.=
目睹摔鴨慘案後,我到緊鄰校門旁邊的一棟教學大樓向站在門口的幾個男生問洗手間,
其中一個跟我說,走廊直直走,那邊有一家!
「有一家?全家就是你家?」
「啊?哈,是有一間啦!」
噗(囧)
出明台高中校門後右轉再左轉萊園路,大約步行五十公尺便可看見一落宏偉的瓦屋背面。
沿著這「背面」繼續走,左轉後先看見林宅群落之一的頤圃。
很日式的,風格謹肅的房子,是曾任台中縣長的林鶴年先生故居。
屋子後方有塊荒地,長了幾棵很高直的鳳凰木。
從萊園路往回望的樣子。這條路便是打從明台高中門口來的。
從萊園路出來,右邊便是林宅群落中的「頂厝」。
圖中藍漆木門緊閉著,看來還在工程中。
從藍漆木門右邊圍欄可看見一座庭園百廢待舉的景況。
順著頤圃圍牆轉過來,是一座別緻的院子,看起來像頤圃入口?
頤圃旁邊就是「下厝」,也就是宮保第,兩者之間隔著一條小溝圳。
下厝前的馬路。
宮保第。
宮保第。圍牆阻隔,鏡頭又不夠威,無法清楚照見美麗細緻的門窗雕鏤。
庭外一株老榕樹被雀榕附生。
整修之後,端整秀麗的「本堂」紅磚屋。
林家喜用藍漆為門窗上色,這款藍色被稱為「中部藍」。
好新穎。像座「新厝」。讓我想到墾丁青年活動中心剛落成那些年的樣子。
靜悄悄的細雨中,唯一的吵鬧聲是一隻黑冠麻鷺的啊啊怪叫。
淋得全身濕答答=.=
從下厝最右邊盡頭的小巷進去,可看見林宅右側護龍的背面。
突然發現兩扇半掩的藍漆木門。
某個角度可看見天井對面另一座門洞內倚坐著一位頹圮的老先生。
這一幕第一次讓我意識到,這是一座「古厝」,
裡面原該淹留著古老的時光和人。
只是經過政府斥資、神奇修復之後,內部看不見不得而知,就外觀而言,
一切簡直新穎得如同新居落成@@幾乎看不出歲月痕跡。
尤其在今天的細雨洗滌後,紅磚、草地、庭外的月橘,莫不熠熠如新。
霧峰林宅的頂厝和下厝在九二一地震時毀損百分之七十以上,幾乎等於全毀。
我對林宅原貌沒有印象,只覺得眼前的林宅很典雅,很美,且看上去堅若磐石,
足以屹立不搖更長更久的歲月。
但不知見過地震前「古厝」原貌的人們感想如何?
當然破碎的物件是絕對無法修復成原來的樣子了,
何況是幾近於全毀的破碎。
那些坍倒的,即便當日不坍倒,總有一天也要坍倒的。
離開下厝宮保第,路上看見工地圍牆裡攀出一株白飯樹。
等修復工程完全竣工,正式開放參觀的時候再來一次吧。
頂厝還沒進去呢!
延伸閱讀
明台高中林家花園導覽網頁~http://www.mtvs.tcc.edu.tw/LaiYung.html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%E9%9C%A7%E5%B3%B0%E6%9E%97%E5%AE%B6%E5%AE%85%E5%9C%92